話說玉米媽這陣子半夜常常宮縮頻繁到三分鐘痛一次,有幾度都以為小玉米要退房了,

不過天一亮到診所測宮縮及胎心音,又好像變得不規律的宮縮!

醫生杯杯說小玉米要等到規律性的密集宮縮才是真正要出來,,所以玉米媽要繼續等了~

只是每天半夜的煎熬-->伴隨5分鐘/10分鐘/30分鐘一次的假性陣痛...還有平均一小時起來一次廁所...

實在是讓玉米媽睡也睡不好!

 

38周的產檢,小玉米的重量3170g,只比上次產檢重了140g,

玉米媽的體重也沒有明顯增加,可能最近常常宮縮所以也沒什麼胃口吧~

不過這也還是38周的標準重量,,並不會太輕,,所以小玉米還是有乖乖的在慢慢長大!

 

因為深受假性陣痛所苦,,玉米媽上網查了一些假性陣痛的資料,,

還是希望能早日擺脫假性陣痛的痛苦..快快跟小玉米見面喔~~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[From 媽媽寶寶雜誌 │ 2009-03-05 文/伍偉婷]

陣痛是生產的產兆之一,也是媽咪觀察是否需要入院待產的重要指標,但是陣痛卻又分為真性陣痛與假性陣痛,當假性陣痛發生時,似乎只能繼續等待,但也開啟了緊張焦慮的情緒──「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轉為真性陣痛呢?這段時間又該做什麼呢?」

催產素引發假性陣痛

懷孕至37~38週左右時便會出現讓孕媽咪聞之色變的「假性陣痛」,既然名為假性陣痛,台北署立醫院副院長兼婦產科主治醫師王炯琅也開玩笑地說「就是白痛了」!引起假性陣痛的主要原因是催產素的分泌,即將生產時,體內會開始分泌催產素,催產素一方面會誘發乳汁分泌,也會引起子宮收縮,而子宮收縮便會引起陣痛感,許多媽咪想知道「當假性陣痛出現後,何時會轉為真性陣痛?」王炯琅醫師表示,初產婦時間可能長約2~3個禮拜,經產婦也可能短至一兩天,沒有一定的數值,媽咪只能耐心觀察等待。

假性陣痛和真性陣痛最大的差異在於痛的頻率、部位,以及持續的時間,一般而言,初產婦的陣痛必須每5分鐘痛一次,每次持續約50~60秒,才算是真性陣痛,若不達到這個數值,都屬假性陣痛;而經產婦的假性陣痛出現時間會較晚,王炯琅醫師表示,經產婦的陣痛就通常會是真性陣痛了。

出現部分血絲屬正常
子宮收縮時子宮頸會慢慢打開,有些黏液會跟著剝落而出,假性陣痛是有部分血絲是正常現象,通常為暗紅色的黏稠液體,當護墊上的血量約為一個大拇指的大小都為正常現象。

當假性陣痛發生時

假性陣痛讓媽咪坐也不是、站也不是,深怕自己沒留意轉為真性陣痛還不自覺,事實上,真假性陣痛特點差異明顯,孕媽咪只要以平靜心情觀察即可,此外,當假性陣痛發生時,你也可以用下述方法來緩解不適且放鬆心情喔!

採坐姿休息
當孕婦即將進入生產階段時,通常建議孕婦多走路、爬樓梯,以加速產程進展,不適宜完全躺在床上休息,因躺著休息,反而可能引起腰痠。王炯琅醫師表示,通常「痠」才是讓媽咪無法忍受的,但當假性陣痛不時發生時,卻還要做這樣的活動,對孕婦來說無非是一種折磨。王炯琅醫師表示,在假性陣痛出現的期間,可採坐姿舒緩,坐時正前方最好有東西能讓手抓,藉以舒緩疼痛感,坐椅應稍高,勿擠壓肚子。

拉梅玆呼吸法
拉梅姿呼吸法主要是藉由呼吸來分散注意力,並且運用肌肉控制和動作來減低疼痛感,一般適用在子宮頸開啟後減緩子宮收縮的疼痛,但若是假性陣痛的疼痛也讓媽咪感到相當不舒服,不妨試著用拉梅姿呼吸法來減緩疼痛感,也可當作是產前的練習。

按摩法
有時假性陣痛除了痛之外,還會引起腰痠,王炯琅醫師表示,這是因為副交感神經控制著整個骨盆和薦椎部位的神經所致,一旦骨盆肌肉呈現緊繃狀況,也會連帶引起腰痠。可請先生幫忙按摩腰背,在特別疼痛或痠的部位進行按壓式的按摩。

留意胎動

當子宮收縮時,胎兒會相對進入較缺氧和窘迫的情況,收縮過後,孕媽咪可留意是否出現胎動。一般而言,當胎兒處於睡眠或靜止狀態時,會受到子宮收縮的影響而醒來或驚嚇,通常會活動身體,因此,雖然到了後期,因活動空間減少,胎兒會減少胎動,但受到外在影響仍會有活動的現象,為確保胎兒的生命跡象,建議媽咪在此時多留意胎動。

按時解尿

假性陣痛時的不適容易讓孕婦忘了解尿,因尿意會被陣痛感分散,且骨盆周邊的肌肉正承受更大的疼痛,膀胱的神經容易被忽略。王炯琅醫師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上個廁所,以免膀胱越脹越大,也麻痺了膀胱的肌肉,此種神經性的麻痺,必須在產後多天才會恢復知覺,因此,有不少產婦在產後有解尿困難的情況。

確認胎頭是否進入骨盆腔

許多初產婦在假性陣痛發生時會先到醫院就醫,以確認為真性或假性陣痛,王炯琅醫師表示,此時不論真假性陣痛,皆可和醫師確認「胎頭是否已卡進骨盆腔?」若是胎頭已順利進入骨盆腔,代表日後產程進展可能較為順利;但若是胎頭尚未卡進骨盆腔,可能是胎兒頭太大或骨盆太小,也有可能是沒有轉到特定的角度,當胎頭尚未卡進骨盆腔時,應和醫師討論生產的方式和可能發生的情況。

採訪諮詢/台北署立醫院副院長兼婦產科主治醫師 王炯琅
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ruchen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